分享.放下.見山書店
中環--香港的政治及商業中心,任何時候的中環都是車水馬龍的,想在人來人往的中上環找一處喘息地,只能往山上走。在中環半山的太平山街小社區(POHO)中,有眾多特色小店,集文學及藝術於一身。今次要介紹的是兩年前進駐太平山街、一幢兩層高名為「見山」的書店。「見山」店名取自禪語典故︰「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見山還是山。」這種洞察世事後的反璞歸真,就像當年店主Sharon在洞悉人生真正想追求的事物後,毅然辭去在大公司當管理層的高薪厚職而開辦見山書店,提醒自己不忘初心,「見山還是山」。
店舖設計簡潔,白色牆壁配上黑色窗框,文青味十分濃厚。店外擺放了一張桌子及數張椅子,門前則擺放了各種文藝精品。甫踏入店內,便被書本舖天蓋地地包圍,各種林林色色的書本整齊排列在書架上:文學的、藝術的、各種雜誌、插畫精品、手工藝品、文史哲書本⋯⋯應有盡有。書店的上層提供桌椅供人閱讀。
見山書店有一個特點是有數位店長,每次前來都可能會遇上不同的店長跟你「談書」,今天店內的店長是Amy。「實體書有它存在的價值,實體書的質感非電子書能提供」,Amy認真地說。她又指,香港的閱讀風氣一直比不上台灣與中國大陸,但感覺這一兩年來香港人多看了書,「不知道是否受到香港現時(疫情)情況的影響,令到最近很多人會到店來看書,也不知道是家裡沒有位置看書還是怎樣。」她又提到,書店以往的客人主要是遊客及本地人,自疫情起遊客大幅減少,近來到店的大都是本地香港人,但書店的生意卻比以往更好,營業額比疫情前高,且賣書比賣精品多。她認為閱讀的習慣是需要培養的,這次疫情令香港人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,在書中尋找寄託,令她十分驚喜。
山書店由店主Sharon開辦,她之所以放棄高薪厚職開辦書店,全因一顆愛書的心。Amy指當年開始開辦書店時只為收支平衡,但首半年仍未達標,後來得到朋友支持,以及見山書店開始舉辦分享會,使更多人認識「見山」,營業額才有所好轉。見山書店不時會在社交網站上分享書評及「店長日記」,又會在店外舉辦室外讀書分享會,與不同讀者交流讀書心得。Amy笑稱起初「店長日記」是在「見山」店主Sharon的要求下才寫的,後來卻深得讀者喜愛。而香港在室外辦分享會的情況較少見,且分享會裡不只有書,還有音樂等等,讓大家覺得新鮮,感覺跟「誠品」不一樣,這是在見山書店才找到的特別趣事。她又指,見山書店想提供更多選擇予讀者,「在小書店裡可以尋找到一些在外面(連鎖)書店較難找到的書,且在大書店裡容易感到迷失,書目太多會造成視覺疲勞,反而在這裡可能有緣找到它,新書、二手書也如是」。
「我不介意文青與藝文青前來『打卡』,你來這裡七次、十次,總有一次你會進來看一看我們的書,我覺得已十分足夠。我們不介意別人前來『打書釘』,記得有位女客人偶爾會來看書,她混身都是醫院的味道,每次前來約看半個鐘書就會離開,我感覺到她在這裡放下了一些東西,可能她的工作壓力大,在見山就能找到一個喘息的空間。」